桑蚕丝、化纤丝、玻纤丝,这是浙江桐乡市曾经支撑工业发展的“三根丝”,“牵”起桐乡工业经济的半壁江山。
如今,山东软件开发依靠科技赋能、创新驱动,“三根丝”正在“裂变”为数字经济引领的现代产业体系。今年5月,桐乡市入选第二批国家创新型县(市)建设名单。近3年来,桐乡高新技术企业数从410家增加到604家,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额从29.23亿元提高到39.3亿元,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从188.48亿元提高到317.68亿元,推动GDP年均增长4%。
山东软件开发创新动力从何而来?创新平台如何搭建?怎样引才、留才,打造良好创新生态?记者近日在桐乡进行了实地采访。
搭建高水平创新平台,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
山东软件开发走进桐乡的乌镇实验室,数台大型专业科研仪器设备运转有序,从清华大学等院校引进的科研团队正在紧张攻关。
检测着刚生产出来的薄膜样品,新型功能复合材料研究中心特聘副研究员潘家雨告诉记者,随着新能源汽车、先进电磁能装备等领域的发展,要求先进电子材料和器件能够在高温条件下稳定运行,实验室正在进行的新型高端电容器用耐高温电介质薄膜项目,有望破解这一难题。
中国工程院院士、乌镇实验室首任主任、清华大学材料学院教授周济介绍,作为桐乡市打造的首个重大战略科创平台,乌镇实验室由政府、高校以及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等共同发起建设。成立两年多来,实验室坚持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地方经济主战场,立足桐乡新材料产业规模优势,吸引多名顶尖人才入驻,在前沿材料领域开展多项高端应用研究、关键技术攻关和创新成果转化。
“乌镇实验室在材料学领域有着深厚的研究积淀,与企业的应用型研发正好形成互补。”浙江中泽精密科技有限公司研发负责人刘沂松说。
乌镇实验室的发展是桐乡推进重要创新平台建设的一个缩影。近年来,桐乡市将创新平台建设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抓手,瞄准新材料和数字经济两条赛道,通过平台集聚高层次人才、促进区域产学研深度融合。
在桐乡市委书记于会游看来,创新发展是桐乡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,也是提升区域竞争力的关键一招,“桐乡作为工业强市、市场强市,过去很大程度上靠的是要素驱动。迈上新征程,必须把科技和人才摆在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,让科技这个关键变量发挥出最大能量、转化为最大增量。”
桐乡市科技局局长范忠伟介绍,桐乡在实践中探索出“一所大院名校服务一条产业链”的平台创新模式,与清华大学、中国科学院、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院所合作深耕,建成校(院)地合作产业研究院8家、校企合作科研平台176家,着力构建“平台共建、技术共研、资源共享”的产学研合作机制。